原标题:2.5万人支应急救援队覆盖城乡
27日,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市新修订的《青岛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以下简称《总体预案》)已于日前印发实施。此次修订重点梳理了响应分级、组织指挥体系、信息报告、舆论引导、预案管理等内容。
新预案更加清晰完善
新修订的《总体预案》有4个特点:
应急预案内容更加全面。新增了应急预案体系章节,首次将应急工作手册和事件行动方案等内容作为应急预案支撑性文件纳入预案体系,进一步提高了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组织指挥体系更加健全。市级层面,明确由市政府统一领导全市突发事件应对工作,市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领导、协调市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区(市)政府开展突发事件应对工作;专项处置层面,明确由市级议事协调机构(市防汛抗旱指挥部等常设机构)和按应急响应要求设立的市级专项应急指挥部,分别负责相关类别突发事件的防范应对工作。
分级应对衔接更加顺畅。进一步细化了响应分级的规定,一般及以上和较大及以上突发事件分别由区(市)、市两级进行先期处置,重大和特别重大突发事件、涉及跨市级行政区划的或超出我市应对能力的突发事件,由省委、省政府或相关部门应对。
应急预案管理更加规范。对预案管理工作所涉及的预案编制等全要素、全过程进行了系统归纳,由各相关部门依据《总体预案》对59个市级专项预案进行修订完善。
新修订的《总体预案》针对突出应急准备保障方面,首次提出研究制定征用补偿或救助政策,为救援人员购买相应保险;明确建立健全重要应急物资监测平台和应急物资生产、储备、调拨及紧急配送体系,确保应急物资和生活用品及时供应;突出科技支撑,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增强监测预警、辅助决策和救援实战能力。
应急救援队伍覆盖城乡
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姜书铭介绍,此次《总体预案》的修订,将过去的队伍、通信、物资、交通运输、医疗卫生及治安保障等12类应急保障归纳为4个方面,分别从人力、物力、财力、科技力等4个方面提出资源保障的基本原则和工作要求。
应急队伍方面,目前我市已建立覆盖城乡的应急救援队伍支约2.5万人,基本形成了以市消防救援支队为综合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驻青部队、青岛武警支队和应急基干民兵为突击力量,防汛抗旱、抗震救灾、森林防火、危险化学品事故救援、公用事业、医疗救护、动物疫情处置等行业领域专业队伍为骨干力量,企事业单位专兼职队伍和社会应急志愿者救援队伍为辅助力量的应急救援力量体系。
应急物资准备方面,我市制定印发了《青岛市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办法》,建立了以生活救助类为主的“市-区(市)-街道”三级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库,全市各相关部门建有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应对各类灾害事故抢险救援物资储备库(站、点)座,政府应急物资实物储备65类种,并对重点领域应急物资实施市场化储备,社区应急物资储备逐步完善,从上到下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已基本形成。
财政支持方面,我市将突发事件防范和应对工作所需经费纳入市级财政预算,每年预留5个亿资金保障应急使用。
科技支撑方面,我市集中信息化资源打造了城市云脑中心,接入市应急局、市大数据局、市城市管理局等25个部门和单位的个系统个场景,接入视频监控13万余路。另外,青岛市作为国家城市综合监测预警示范试点城市,启动了城市风险综合监测预警。(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杨博文观海新闻/青报全媒体记者梁超)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zaobaojieshao.com/zbbj/18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