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房地产,年单利167,财富史上最传

发布时间:2024/2/22 13:09:03   点击数:

来源:智谷趋势

◎作者

Phoebe

◎来源

T博士教你买保险(DrTbaoxian)已获授权

如果有一款年复利8%、可持续30-60年的产品摆在面前,而且,无风险,你该怎么做?

倾其所有,买它!

8%不起眼,但复利8%,就是奇迹。按60年算,每年单利收益%,按30年算,每年单利收益30%,而且,是无风险保证收益。远超A股茅台,远超深圳楼市。

按常理,任何一个金融机构都不可能发售无风险的收益率为30%产品。

但在历史中的某一个瞬间,这样惊心动魄的产品却短暂出现过,被少数人抓住,赢得了奇迹,赢得了养老自由。

年11月中旬,一场不为人知的斡旋正在距离中南海不到15分钟车程的金融街15号保监会大楼会议室内上演。

与会人员是保监会高层和中国各大保险公司一把手,金融大佬们聚集在这里,本是监管层想了解财政部新会计准则实施后的情况,顺便打算降低保险公司的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

简言之,目的是想保险公司多拿出一部分钱为将来赔付做准备,而这笔钱不可以作为盈利分给股东或用作其他用途。

不料,刚宣布这个消息,一位看起来年过半百的男子突然大吐苦水:

“90年代保险业那场高利率终身保险产品的冒进,让平安迄今为止还背负着高达亿的利差损。”[1]

市面上关于这段传闻有多种版本,以上来源于陈恳的《迷失的盛宴》一书

利差损是指保险公司将资金投资出去取回来的收益低于给客户的回报,使得保险公司出现巨额亏损,危及客户、公司和市场的情况,人们将这一部分差额称之为“利差损”。

话音一落,举座皆惊,因为如果真是这样,平安要多拿出来用作赔付的钱也相应高达百亿。

这位一发言便震惊四座的男子就是平安集团CEO马明哲,他眉头紧锁,期望能够延迟保监会的决定,将天平推向有利于平安的一边[1]:

年代为了开拓市场销售高利率储蓄险产品,造成公司常年倒贴钱给投保人的坑已经够大了,此刻决不能再添新坑。

马总的痛陈取得了效果。原定于当年12月中旬发布的保监会相关配套政策逾期了仍未出台,监管层用实际行动给了保险业一次消化利差损的喘息之机。

高利率终身保险产品以及利差损,再一次闯入人们视野。

时间拨回到年代中期。

人们还没有健康保障意识,但储蓄观念深入人心。

起步不久的各保险公司为了抢占市场,从理财入手,以家庭强制储蓄为销售卖点,相继推出年复利高达8%以上的年金险,典型的产品如:“鸿利88”、“鸿福99”、“潇洒明天”、“为了明天”。

中国人寿年在贵州本地报纸上刊登的“99鸿福”广告

8%在当时并不离谱。年,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高达10.98%。

大多数人出于习惯,选择存银行。但银行存款是单利,年金险产品是复利,少数先知先觉者看到了这一巨大差异,重仓储蓄险。

也有人稀里糊涂被推销了。

一位网友说,她妈妈当年投保这类产品后,被在银行工作的舅舅劈头盖脸说了一顿:放着银行11%的利息不要,买这个8%的产品。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的第一批保险销售员石秀琴曾在媒体采访中提到,冲着这份收益,三年时间内,她一人卖出了份[2]。

8%的年复利是什么水平?

以“潇洒明天”为例,每年缴费元出头,20年共2万多元。60年后仅仅是返还的收益就高达万。况且,一年期存款利息现在只有1.35%,低利率甚至负利率将长期化。

让人感慨的是,20年后银行存款10.98%的光景已经不再,可8%复利的年金险因为把收益写进了合同,现在还在刚兑。

但20年前和现在一样,很多人对保险将信将疑,对复利8%没有足够认识,能搭上理财史上这一传奇梦幻班车的人,并不多。

当年即使买了这份产品,多数人还选错了最佳领取方式,不敢选择滚存60年的。

“最初很多人都是买一份,后来就是两份、五份地买,还有个老板直接买了50份。不过刚开始的一批客户有一半左右都是选择了每3年领取生存金,而选择累计的也大多是20年、21年和30年。”[2]

据报道,选择60年返的人很少,在石秀琴的份保单中只有3个人,其中一位似乎还是位会计,自己计算后说收益不错,才定了60年[2]。

银行存款高利率并没坚持多久。

亚洲金融风暴来袭,为了保增长,中国开启降息周期。历经8次降息,一年期存款利率从年的10.98%跌至2年的1.98%。

利率下行直接影响到保险资金的收益率。

保险公司收了保费,会将资金拿去投资。利率是所有资产的锚,利率下行使保险资金运用的收益率降到只有3.14%,可过去三年卖出的大量年金险产品,预定利率在7%-9%之间。

这意味着付给客户的利率是7%-9%,而收益只有3%左右,有高达4-6%收益的差!

专家在报告中更是量化了这一风险:截至年,中国五大保险公司的利差损累计将达到亿元,偿付能力缺口则将达亿元[5]。

央行坐不住了。

年11月7日,央行下发《关于调整保险公司保费预定利率的紧急通知》,将人寿保险业务的保费预定利率调整到4%-6.5%,一年半后,又将该预定利率下降至2.5%[9]。

陈恳在《迷失的盛宴》中也提到这段历史

这意味着,往后的人寿保险产品承诺给客户的利率均不能超过2.5%,这一限制卡了15年,到年才上调至3.5%,放宽了一个百分点。

高收益的保险产品没有了。

产品开发的源头是堵住了,可已经签售出去的保单该怎么办?

有白纸黑字的合同,必须得兑现。

有些保险公司用了各种花招。他们重新联系当初购买了高利率年金险产品的客户,以“产品升级”、“送礼”、“短期内提前返还收益”等方式让客户签下补充协议,活生生降低客户一早买到的年金险产品利率。

当时很多购买这些产品的客户是个体户,例如美发店店主、小商店店主或者饭店店主,这一部分人大多数缺乏社会保障,同时对金融知识知之甚少,所以很容易就被劝退了。

同时,有的保险公司要求本公司投保了这些高收益储蓄险的内勤、外勤全部退保,不退保就走人。

这些本可以抓住终身年复利达8%的人,原本搭上了复利奇迹的班车,却又被赶下了车。

可到了20世纪,利差损依旧没有得到明显缓解,甚至于3年4年达到低于3%的警戒线[5]。

在这期间,一份《中国保险业——成长前景、创造价值的关键在改革》研究报告入场,为中国保险指出了四条改革之路,它们分别是:国家财政买单、消费者买单、股东买单以及通过拓宽保险资金投资渠道实现共赢局面[7]。

中国人寿由于背靠国家行政力量扶持,走上国家财政买单之路,通过与财政部共同设立一个基金,专门管理旧保单历史遗留问题,将旧保单从业务中剥离出来,实现换血重造。

而有的公司则更侧重于消费者买单,这也是后来这些公司的产品如此贵的原因——增加盈利,前人挖坑,后人填土,拿来刚兑给年代的那批高利率老保单。

来自陈恳的《迷失的盛宴》

一直到中国“入世”以后,经济高度发展,龙头保险公司诸如国寿、平安和太平洋相继在海内外上市,有力扩充资金,利差损才得到些许缓解。

年,监管层放开预定利率2.5%的严控,允许年5月5日及其以后签发的普通型人身保险保单法定评估利率为3.5%。

而对于在此之后签发的普通型养老年金或保险期间10年以上的其他普通型年金。保险公司法定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允许上调至4.%和预定利率的小者[8]。

简言之就是在养老型年金险这一块,给消费者的利率可以适当提高,范围是4.%和保险公司规定的预定利率中二者取小——实际操作中,预定利率高于4.%的产品审批不过。

自此,养老型年金再度进入人们视野,并且伴随着每年10--12月保险公司的开门红走入寻常百姓家。

然而时间来到年,全球经济遇冷,利率下行潮演变为全球趋势,欧盟、日本相继进入零利率时代。

中国定向降准预告声声袭来,监管层想起20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销售热潮,心有余悸,在年年初在操作层面不再批准预定利率为4.%年金产品。

此时国寿年总投资收益率已经降为3.28%,巨头平安也只有3.7%[6],要知道在往年,这一数值为5%,足足低了将近2个百分点。

忧心忡忡,监管层于年年初叫停并且点评批评了阳光人寿报送备案的某最低保证利率为3.5%的养老年金,从而敲响了市场第一记警钟[10]。

直到8月,监管层再度出手,颁布文件,正式宣布以后终身年金的预定利率回到3.5%,同时要求保险公司必须增加准备法定责任准备金,总共需要多准备1亿。

然而,局势与20年前相似。一部分人意识到低利率乃至负利率未来将长期存在,锁定高利率的无风险产品,价值巨大。他们开始疯抢年金险。

数据显示,一家老牌寿险公司的开门红产品就依靠着这类年金一扫年的低迷经营,单前两个月,保费就正增长了22%。同时,还有另一款实际利率直逼4.%的产品,曾多月霸占一些主流销售渠道的保费规模榜第一[6]。

年金险火爆,某保险销售机构一天的保单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10月31日,信泰如意享停售;

12月18日华夏人寿华夏红、君康人寿颐养金生停售;

12月30日,弘康人寿的“相伴一生”、复星保德信“星颐”、“福寿齐添”等停售。

……

当下正和年代一样,在目送高利率的年金险复利时代远去。

20年前,年金险年复利为8%,刚兑继续。在当时10%的利率环境下并不起眼,如今却至为惊艳。

相比起其他资产,房子横盘、宇宙级限购限售,很难上车;A股努力了十年在点边缘上下试探。

只有年代那批把利率、现金价值写进合同里的高利率储蓄险,在面对利率下行时,收益率依旧坚挺。

大门即将关上,12月30日屈指可数的几款预定利率4.%的年金险也将下市。

错过了20年前预定利率8.8%的储蓄险,错过了10年前房子的飞速涨价,错过5年前的A股茅台,不要错过当下的预定利率4.%年金险。尤其对于普通人,说白了,利率下行,受影响最大的就是老百姓。我们会有系列文章协助大家认识年金险的功能、如何挑选年金险。

参考文献:

[1]欧阳晓红.平安虚惊.马明哲在保监会吐苦水称利差损亿.《经济观察报》.

[2]刘伟.史上最牛保险国寿“潇洒明天”何时重出江湖.《今日早报》.

[3]陈恳.迷失的盛宴中国保险史-.-8-1

[4]孙骁骥.读史:亚洲金融风暴实录.

[5]张玉洁.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互动发展问题研究.《郑州大学》.7

[6]大鱼tony.年金险,20载风云沉浮录.大鱼测评.

[7]GoldmanSachs.《中国保险业———成长前景、创造价值的关键在改革》.3

[8]中国保监会关于普通型人身保险费率政策改革有关事项的通知.保监发〔〕62号.银保监会

[9]关于调整寿险保单预定利率的紧急通知.保监发〔〕93号.银保监会

[10]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人身保险产品近期典型问题的通报.银保监办发〔〕4号文.银保监会

[11]时超.平安亿利差损砸晕股市.《经济导报》.

[12]李青,邓明丽.去年税前年薪万元,马明哲告别零年薪.《羊城晚报》.

[13]张占涛,李忠山.中国90年代末通货紧缩的成因[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

T博士:中山大学博士,连续多年达成全球寿险行业顶尖荣誉MDRT、COT、TOT标准,专注于为新中产之家量身定制保障方案。团队秉持中立、客观、诚信,追求专业精进。我们不代表任何一家保险公司,我们只忠诚于客户利益和职业操守。




转载请注明:http://www.zaobaojieshao.com/zbyx/182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